close

這個月月初因為 陰錯陽差 任務需求的關係,所以我有機會對將近 30 位校內、外「自然領域」的老師分享,由於自然領域並非我的學科專長,所以儘管我有一點數位教學的經驗,但是為了這一場分享,我還是花了不少時間準備,除了上網查資料,還找了坊間教科書來參考,更沒忘記請教我身邊的自然領域教師,詢問他們的教學需求......。

 

面對龐大的壓力、經過一番折騰,我總算確定我的分享流程:

🔬 使用 Padlet 破冰 (工商服務,請觀看我的教學影片:使用 Padlet 做大班級自我介紹  介紹 iPad 的基本操作  介紹筆記工具、白板解說工具 (這部分因為時間關係後來跳過)  與自然領域相關的擴增實境(包括 JigSpace、Hologo)  Arduino Science Journal(個人覺得是很棒的工具,適合自然科的探究與實作)  即時反饋工具 Quizizz 和 Edpuzzle(礙於時間,我只簡單介紹 Quizizz,沒能介紹 Edupuzzle)  Nearpod(只帶老師們體驗我設計的題目,來不及教老師們如何操作) 分享數位教學資源哪裡找。

 

這次分享是借用校內場地,並且提供 iPad 給老師們操作。因為三小時的分享內容眾多,無法逐一將當天介紹的內容重現,所以我選擇一個比較少老師介紹的工具 JigSpace 來分享。JigSpace 是一個擴增實境的工具,相當適合自然科老師用來解釋實驗的過程、抽象複雜的知識,如果有老師早就知道這個工具,以下說明可以直接略過 ~~

 

操作說明:

(1) 首先,打開在 App Store 下載好的 JigSpace,不需登入,即可見到如下的畫面。光是 Jig Library 當中,就有許多現成的、有趣的模型,如果想搜尋特定的 Jig,可以使用右上角的搜尋功能。

 

IMG_7247.PNG

 

(2) 以 "How to Pick a Bad Egg" 這個實驗為例,我錄了一段 1'40" 的影片來說明,請大家參考:

 

看完影片,應該會發現 JigSpace 不難,如果對於自製 Jig 有興趣,可以前往 Jig Workshop 註冊,進一步研究,但是這就不在這篇文章介紹的範圍。

 

分享結束後的省思:

1. 參與的老師學習動機相當高,但是老師們對於平板應用的程度差異懸殊,有已經非常熟悉 iPad 操作的老師,對於我介紹的應用程式幾乎都會了,也有剛開始接觸平板的老師,再加上是國、高中不同年段、不同自然科目,所以大家的需求各異,如何找出老師們需求的最大公因數,對講師而言真的是一大挑戰。這種實作分享,我認為不是人愈多愈好,因為其實很難進行「差異化教學」,有些老師覺得太快跟不上,有些老師卻又覺得速度可以再快一點,希望學些新東西。

2. 我認為無論是對什麼對象分享,無論我介紹什麼工具,老師們收穫最多的不應該是我講述與帶作的部分,而是從研習結束後,回家設計課程、將工具帶入課堂開始。只有開始動手做,才會知道可能遭遇的困難,我認為課堂遇到狀況或困難沒什麼不好,至少課堂狀況增加我的經驗值,遇到了困難,如果我想辦法解決了,我的科技應用能力又升級了,無論怎麼想都是 I have nothing to lose.

3. 雖然我這次分享跳出語文領域,花了許多時間準備,只為了這絕無僅有的一場自然領域分享,時薪換算之後絕對比小七店員還低,我倒不認為划不來。「學習」這件事情,少一點功利,多一點「不設限」,學會了就是他人無論如何都偷不走的資產,而且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現在無心插的柳,是否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綠樹成蔭,誠如賈伯斯的名言:You can’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;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. 😃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JigSpace AR 擴增實境
    全站熱搜

    廖婉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