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Wordwall 這個數位互動平台已經存在 6 年,這兩三年因為疫情的關係,許多老師對於使用數位平台更具信心,也因此催化老師們的學習動能,積極嘗試不同數位工具,希望提升教學效能。Wordwall 就是最近變得非常受歡迎的平台。

Wordwall 和 Kahoot, Quizizz, Blooket, Gimit 等即時反饋系統十分類似,答題者輸入答案後,可以快速得知結果,找出學習盲點或弱處,然後藉由一次又一次的反覆練習,精熟原本記不住或沒學會的知識內容。

提到反覆練習,人非機器,單純的練習是枯燥乏味的,透過多元互動讓學習者保持興趣與專注的工具就應運而生,尤其現在手機遊戲設計得無比精彩,課堂教學該如何與手機競爭學生的注意力?除了講述之外,偶爾也需要在教學百寶袋中放幾個寶,以應各種教學場合之需。教學的過程中照顧到學生的情意層面,其重要性應該不亞於知識傳授。這些數位工具的存在,很大一部分也是希望學生不要抗拒學科知識,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內容有一點趣味性,學習並非他們所認知的那麼無聊。


🚀 Worwall 有哪些特色?

根據個人的使用經驗,我將 Wordwall 的特色整理如下:

1️⃣ 模板選擇多,不同模板間切換容易,所以老師只需設計一個活動,就可以有不同的互動方式(例如:傳統的「測驗」或「填字遊戲」,或是較偏向遊戲的「迷宮追逐」)。

2️⃣ 免費版可創建 5 個活動,個人使用經驗是用到第 8 個活動才需要付費,否則就無法繼續創建新活動,就算刪掉活動也沒有用,系統還是會將刪掉的活動算進使用額度。

3️⃣ 費用若月繳,一個月 $80 左右,不算太貴,而且可以無限創建活動。年繳雖然打九折,但是因為我認為寒暑假使用的機會少,所以學期中付費使用的幾個月加起來,未必比年繳不划算。

4️⃣ 提供使用者不同語言,有中文可以選擇,這對不習慣使用英文平台的老師十分友善。大多數的數位平台都是英文介面,這讓許多有心數位教學的老師望之卻步,但是 Wordwall 提供了英文之外的諸多選擇(雖然它的中文有時會讓我看得一頭霧水)。

5️⃣ 學習任務可以派送至 Google Classroom,也可以提供連結或 QR code 邀請學生加入。另外,平台還提供 HTML,讓設計者可以將設計好的任務嵌入個人網站。

 

🚀 英文課堂上的應用:

因為 Quiz(測驗)的建置方式與 Kahoot 和 Quizizz 很像,所以這篇文章跳過這個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模板,先分享 Labelled diagram(標籤圖表)和Image quiz(圖像測驗)這兩個我在英文課使用過的模板。如果老師們對 Wordwall 完全陌生,不妨參考台中家商李偉 Shirley 老師最近所拍攝的 11 分鐘教學影片

 

1️⃣ Labelled diagram(標籤圖表)

🔎 使用時機:

學生每月訂購的英文雜誌都會介紹世界知名的旅遊景點(這幾年陪著學生讀英雜,不知不覺我也跟著環遊世界一圈 🤣),可是呢 ...... 要求學生回家主動閱讀英文雜誌根本緣木求魚,學生就算有一大把時間,也不會將讀英雜擺在優先事項或列入待辦清單,所以我想課堂上還是加減帶學生讀幾篇文章(這個想法其實是聽了內湖高中陳怡倩老師的分享後所得到的啟發)。我的作法通常是針對文章內容設計小任務,作為自學活動或是形成性評量。Labelled diagram 就是我非常喜歡應用在景點介紹的模板。

 

🗣️ 範例操作簡介:

(1) 登入 Wordwall 之後選擇右上方的「創建活動」(Create Activity)

(2) 選擇「標籤圖表」(Labelled diagram) 的模板,如下圖: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2.46.11.png

 

(3) 接著依序「修改活動的名稱」、「添加圖片」、「輸入標籤內容」,如以下二圖所示。需要注意的是搜尋圖片時,記得加上關鍵字「地圖」或「map」,不然搜尋出來的圖片多半是建築物,不太符合我們的使用需求。另外,標籤內容建議輸入景點的描述,而不是直接輸入景點的名稱,因為地圖上多半會有名稱,如果標籤內容只是「地名」而非「描述」,這樣學生就只是做「相同字詞配對」,沒有將活動的目的拉抬到「理解文字描述」的層次。最後,建議老師可以「適度改寫」雜誌文章中的描述,給學生多一點挑戰性,避免學生跳過「閱讀與理解文字描述」的步驟,直接從雜誌文章找到一模一樣的文字來作答。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2.49.39.png

 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2.58.58.png

 

(4) 最後不要忘記將標籤拖曳到景點的正確位置。有幾個標籤內容,就會產生幾個標籤。每一個標籤都要放置在正確位置,有點類似設定標準答案,這樣系統在學生答題繳交之後,才能自動判別答案是否正確。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3.06.08

 

(5) 派送活動給學生、切換不同的模板:如果學生沒有載具,老師可以選擇「START」將活動投影在大螢幕,然後再讓學生到台前操作,或是學生回答、老師代為操作。如果每位學生都有載具,不妨就將活動派送給學生,方式有派送至 Google Classroom、分享連結、掃 QR code ...... 等多種方式。此外,下圖右方標示處,老師可以在此切換不同模板,轉換成不同的互動活動。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3.23.19

 

🍭 課堂實際應用範例:

下圖是我在教 12 月英雜活動時所設計的範例,提供給老師們參考。學生答題結束,老師點選右上方的 My Results(我的結果),就可以得知學生答題的正確率、作答時間等數據,而且還可以依照「錯誤」排序,讓老師知道哪些題目學生答錯率較高,可以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解說。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3.07.44

 

2️⃣ Image quiz(圖像測驗)

🔎 使用時機:

這是多元選修課時,我帶學生認識一些臺灣街頭小吃的名稱,目的是為了接下來拍攝影片,將臺灣夜市美食介紹給國外夥伴,將具代表性的臺灣文化介紹給外國朋友認識。整個學習活動延續數週,這只是其中一週的一個小......小......小的單字複習活動,但是我覺得是很有趣的形成性評量。我的作法是找五張小吃圖片,讓學生複習這五種小吃的英文名稱。選擇 Image quiz(圖像測驗)派送給學生後,每一題的圖片一開始學生不會看到全貌,只會看到一小格一小格的局部圖片,有點像拼圖的一小塊一小塊,慢慢地,小格子會逐漸增加,這時學生就比較容易猜出這張圖片是什麼小吃,如下圖所示: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3.49.50

 

🗣️ 範例操作簡介:

(1) 一樣選擇 Wordwall 右上方的「創建活動」(Create Activity) 

(2) 選擇「圖像測驗」的模板,如下圖: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3.53.25

 

(3) 接著依序「修改活動標題」、「輸入問題的題幹敘述」、「添加圖片」、「輸入圖片的正確答案及其他誘答選項」,然後再視教學需求添加第二道問題、第三道問題,依此類推,最後設定完畢,按下右下角的「完成」,如下圖所示:

 

 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3.54.20

 

 

🍭 課堂實際應用範例:

下圖是學生在高一多元選修實際操作的生字複習,是安排在開始上課後的頭 5 分鐘,等於是該堂課的導入活動,連結他們在前一週所學的臺灣小吃生字,也順勢導出當天接下來兩個小時的授課內容。下方為我的編輯內容,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
 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4.09.37

 

 

🚀 加碼應用:

最後分享一個導師班級經營的應用 ——「座位安排」。有鑒於班級換座位,學生對於導師親自抽籤常常 bla bla bla 意見特別多,因此我決定讓學生「自己親手」抽籤,但是每次做籤只用一次就丟,下次還要再做,所以不如將籤數位化,既環保又可重複使用。所以我將班上的座位表做成「開箱遊戲」,讓學生「自己」選擇,如下圖。結果原本充滿心機的座位鬥角因為這樣安排,瞬間變成笑聲不斷的班級遊戲。是說......我記得高中時數學老師教我們先抽籤、後抽籤的機率是一樣的,所以我幫學生抽,和學生自己依序抽籤,機率不也是一樣的嗎,不懂老師抽籤 5 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,非要花上全班半小時❓❓❓

 

截圖 2022-12-10 下午4.18.44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廖婉雯 的頭像
    廖婉雯

    English Teaching w/ Digital Technology

    廖婉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